Page 125 - 内文
P. 125
论丝绸起源于古杭州湾地区及皋亭山区域为丝源文化孑遗地 119
论”——实质上是“三中心论”。
有意思的是,1968年,有日本学者吉武成美用同工酶对多种家蚕品种的血
液酯酶等进行测定,提出家蚕起源于中国北方的一化性种,以后向长江流域和
南方传播,形成二化性和多化性种,一化性直接传到欧洲和朝鲜,成为当地的
一化性种。如此,家蚕起源于北方,便又有了一种科学实验的依据,国内外都
据以为确证,相继引用。不过浙江蚕学家蒋猷龙知悉后,立即撰文驳斥,指出
家蚕是由野生性一年多化(多次化蛹结茧),逐渐稳定到二化至一化的,这是
蚕的多化性起源说。从古丝细而今丝粗来看,此说是有根据的。蒋猷龙又据此
ꨁ
提出:“驯养桑蚕始于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区。” 这就是家蚕起源多中心论,
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反响。
说到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丝绸起源与家蚕起源的区别。笔者认为它们之间
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是有野蚕结茧,然后才有人类对野蚕丝的利用发
明,进而又发明出织绸,再后来为提高丝的质量及产量而开始选种养蚕——家
蚕诞生,以后又逐渐优化蚕种,同时织绸业也在发展……按此进程可以看出,
丝绸的起源要早于家蚕的育养,而家蚕正是应丝绸的增量之需而生发的。从这
个意义上来说,家蚕是附属于丝绸的,故不但在起源时间上必晚于丝绸起源,
且起源地点也必在丝绸的最早兴盛地,即家蚕之源必在丝绸之源中。故本文旗
帜鲜明地论“丝绸”,而不说“蚕桑”,正是直追此人文的根本源头——之所
以追寻丝绸之源,乃基于这样一个理念:蚕、桑是大自然的产物,即便是家蚕
与植桑,也基本仍属自然生物属性;而丝绸,则完全是人类智慧与艺术的结
晶,是人类一个伟大而睿智的美妙创造,大自然造就不出丝绸。且丝绸对人类
的意义是非同小可的,它带给人类美丽与优雅,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
程,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识。可以这么说,这种用蚕丝织成的轻柔华美的
丝绸,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一份文明厚礼,世间因为有了丝绸,才倍添了
清丽大雅与雍容华贵。
ꨁ蒋猷龙:《就家蚕的起源和分化答日本学者并海内诸公》,载《农业考古》198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