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内文
P. 101

班荆馆:宋金和战期间南北各方的朝贡贸易与文化融合                   095



               地点,是在“东都外城”北城之东,即封丘门外陈桥门这里,“北城一边,
                                                                   ꨁ
               其门有四,从东曰陈桥门(原注:乃大辽人使驿路)” 。这里作为接待北国
               使节的馆驿,开始即名之“班荆馆”。“大率北使至阙,先遣伴使赐御筵于
                          ꨂ
               班荆馆。” 又,“凡契丹使及境……命台省官、诸司使馆伴迓于班荆馆,
               至都亭驿,各赐金花、银灌器、锦衾褥。……就馆,赐生饩,大使粳粟各十
               石、面二十石、羊五十、法酒糯米酒各十壶,副使粳粟各七石、面十五石、

               羊三十、法酒糯米酒各十壶”,“在馆(班荆馆)遇节序,则遣近臣赐设”,
                                                ꨃ
               “将发……又令近臣饯于班荆馆” 。显然,这里是宋辽进行外交和国事活动
               的场所:“文彦博遣人以上旨谕契丹使者,云昨日宫中饮酒过多,今日不能亲
                                                               ꨄ
               临宴,遣大臣就驿(班荆馆)赐宴,仍授国书。” 《契丹国志》亦载:“在
               馆(班荆馆)遇节序则遣臣赐设。”文彦博(1006—1097)祖先本姓敬,因避

               后晋高祖石敬瑭和宋翼祖赵敬的名讳而改姓文,他是北宋政治家和书法家,
               受到比他小一辈但为同时代人的苏轼所敬慕。元丰八年至元祐四年(1085—

               1089),苏轼有将近四年时间在汴京朝中任职,任过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
               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龙图阁学士等职。其间,苏轼多次

               参加朝廷的外交国事活动,起草诏令,参与接待辽国使节,奉诏传达朝廷敕令
               或是对使节的问候赏赐和御筵口宣等,仅元祐三年至元祐四年间与班荆馆有关

               的就多达十余条,如:《班荆馆赐大辽贺兴龙节人使到阙御筵口宣》(元祐三
               年十二月五日):“有敕。卿等远将邻好,至止都门。属霜雾之严凝,念车徒

               之勤瘁。宜伸燕衎,以示眷怀。”《班荆馆赐大辽贺兴龙节人使回程御筵口
               宣》(元祐三年十二月六日):“有敕。卿等告辞中禁,改乘北辕。属晚岁之

               严凝,念征途之悠缅。往颁嘉燕,可复少留。”《班荆馆赐大辽贺正旦使回程

               御筵口宣》(元祐三年闰十二月二十五日):“有敕。卿等使事告成,旋车言


               ꨁ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卷一《东都外城》,中华书局,1982年,第1页。
               ꨂ脱脱等:《宋史》卷一一九《礼二二》,中华书局,1977年,第2811页。
               ꨃ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〇“景德二年五月乙亥”条,中华书局,1980年,第5册,第
                 1342—1343页。亦见于《契丹国志》卷二一《宋朝劳人使物件》。
               ꨄ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五,邓广铭、张希清点校,中华书局,1989年,第95—96页。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