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内文
P. 34
024 且留下
“第二类是生活型河埠。通常都建在村民的房前屋后,造型和用料不太
讲究,以实用为主。”
“还有一类是生产型河埠。这类河埠修在地头田间,天旱时农夫用来挑
水浇地,或平时劳作用以挑担东西。因此用料造型简陋,通常几个台阶,最
简单的只用一块石头。”
据文献记载,旧时沿山河、余杭塘河两岸的街巷弄堂和深院老屋大多沿
河而筑,形成一条条水巷街道。
“门前街道屋后河,深长弄堂百条多”,或称“巷”,或称“弄”,或
称“街”,深远而幽长。当年戴望舒的《雨巷》正是从这样烟雨迷蒙的小巷
中款款而出的。
深巷中是已被行人的脚步磨得油光的石板路,灰白的墙壁,暗绿的苔
藓,斑驳的院门。偶见有藤蔓花草越出院墙,在微风中摇曳,将深巷老屋装
点得别有一番风味……
这是我们感知里的江南?我们血液里的江南?有哒哒的马蹄声在暗中悠
悠传来。
透过时间的积淀,我们依稀可看到留下河昔日的忙碌和繁华:作为闻名
遐迩的茶叶市场,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空气中的方言五花八门,但言语间
的差异在利润的调和下是不影响相互间的交流的。人们的许多经营活动都通
过河埠进行,所以留下大街沿溪的河埠都建得比较大,中间有一平台,两面
有台阶上下,石阶上凿有小洞,用以栓船缆绳。
这和茭芦庵、秋雪庵的河埠是不一样的,那里的河埠为了方便游人,其
石阶一般比较长,比较宽。西溪曾是商贸集市所在地,商贾兴旺的地方一般
香火也兴旺,人们总是借此求个心安。在一些特定的时间里,留下河也是香
客簇拥之地。
这是一条介于寂静和喧嚣之间的河。
明代以前的永兴寺,有大湖与沿山河相通。和杭州的其他一些湖泽一
样,永兴寺前的湖中也种有莲花和菱角。我们可以遐想一下这种景象: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