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77
从开化到文明圣地
[1]
尾巴山遗址为北界,羊尾巴山至良渚师姑坟遗址 的连线为东界,小运河(良渚
港—庙桥港)为南界,经浙江省测绘部门计算,这一范围的实际面积为33.8平方
[2]
公里 。由于遗址数量增加有限,且都在原有遗址范围之内,这一面积实际上也
是最初认定的遗址分布范围。
新世纪之交,省考古所派专人对良渚遗址群进行全面调查,通过分区分阶段
[3]
调查,共确认各类遗址135处 。在遗址数量成倍增长的同时,这项调查也使良
渚遗址群的南界有了重大突破,真正扩展到了大雄山及大观山丘陵的北麓,南端
的马山遗址就在南部丘陵之一的城隍山坡脚,而西部由于塘山遗址的确认也推
到了毛元岭附近。至此,遗址的分布范围与良渚遗址群的聚落范围基本达到了
统一。经测定,遗址分布区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6′41″—120°03′28″,北纬
30°22′36″—30°26′17″。
然而这次调查并不意味着调查工作就此结束,因为许多民居点就坐落在稍高
的台地上,也即很可能是良渚遗址的土丘上,但是考古手段无法对这些地方进行
有效探查。一些遗址已被破坏殆尽或残损严重,也影响了我们对遗址的判断。有
些民间出过玉器的地方,考古工作者甚至还没有机遇打探到——有信息表明,一
些文物贩子或收藏者掌握着另外一张“地下”文物分布图。良渚遗址群边缘的许
多地方考古工作也没有跟上,据已有的资料,瓶窑南山脚下北湖草荡附近的张
堰、西安寺、圣堂、柏树庙等地都曾出土过良渚文化的陶器和石器,有的还有玉
[4]
璧等重要文物发现 。看来良渚遗址群考古的基础工作还有很多盲点。
从2004年开始,为配合良渚文化村房产项目,良渚遗址群南侧的大雄山丘陵
陆续发现了一批良渚文化乃至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的遗存。已有的考古资料表
明,大雄山丘陵南麓存在史前时期的文化带,它与良渚遗址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
密切关系。
2004年上半年,“白鹭郡东”楼盘即将开建,省考古所经过仔细勘察,在石
马 村庄北侧发现了遗址。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以刘斌为首的考古队开始对
石马 遗址展开大规模揭露,发掘面积共计3000平方米,清理灰坑24个、崧泽文
[1]所谓的师姑坟遗址位于良渚遗址群东端、横圩里遗址东南,现已不存,原应为横圩里遗址的一部分。
[2]王明达:《良渚遗址群田野考古概述》,《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年。
[3]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遗址群》,文物出版社,2005年。
[4]余杭文物志编委会:《余杭文物志》,中华书局,2000年。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