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7 - 杭州党史故事
P. 23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在提交正式文本的前一个月,良管委派了我和另外4位同事驻扎北
                 京排版公司21天,边修改文本的同时,边完成英文翻译及排版校稿。”孙

                 海波说。在北京的21天里,他看到了团队为申遗所做的努力和拼搏。因为

                 压力,不少同志开始有失眠和脱发的现象。但所有人依然保持着两点一线
                 的工作状态,全力以赴。

                     最终,在2018年1月26日,这套含有20件资料,200余万字,5330页,

                 足足有100斤重的申遗文本编制完成,给文本编制工作画上了句号。在

                 2019年7月6日的“良渚时间”里,世界遗产大会现场屏幕上呈现出了5330
                 页申遗文本里的重要信息。13分钟后,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



                     最伟大的梦想

                     良渚故事没有画上句号。

                     良渚博物院里有一面墙,展示着中国历史发展的时间轴。在良渚王国

                 之前,用了虚线来表示。
                     “用虚线其实是想说明人类文明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或许良渚

                 之前还有很灿烂的文化,这些都需要考古学不断去认识。”良渚博物院讲

                 解员告诉记者。
                     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前夕,良渚古城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原所长刘斌就曾表示,不论申遗成功与否,考古工作都在朝着解开谜题的

                 方向按部就班地开展着。
                     2019年年底,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了“考古中国——从崧泽到良渚:

                 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2020—2025年)”大课题,同时,“中华文

                 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2019—2022年)”也正式启动,良渚古城遗址正是



                                                                                     227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