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2 - 杭州党史故事
P. 232
2020年6月12日 星期五 2
要 闻 一版责任编辑:侯英帅 本版责任编辑:倪宇翀 版式总监:俞 帆 Hangzhou Daily
寻
经 味 杭州党史
典 百年经典故事
料,从科学发掘的角度确认了良渚一带存在着远古文化遗存。
1937年春天,施昕更写就了5万余字的《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
化遗址初步报告》(以下简称《良渚》)一书,制图100余幅,详细介绍
发掘经过、收获,提出颇有创见的看法。
可是,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让当时已投入印刷出版的《良渚》,随
着杭州的沦陷被迫难产。施昕更带着这些文稿,同博物馆其他工作人员一
起将大批文物从沦陷的杭州抢救到浙江南部。在浙江省博物馆馆长董聿茂
的呼吁和坚持下,浙江省教育厅同意出资付印《良渚》一书。
可是,施昕更憧憬的再次回到故土挖掘的梦想没能实现,1939年5
月,他因感染猩红热无药医治,永远离开了人世。
令人欣慰的是,一代代考古人的前仆后继,帮施昕更延续了梦想。良
渚也一次次给世人以惊喜——
1959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夏鼐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考古学
命名;1986年,反山遗址被发现,出土数以千计的精美玉器;1987年,瑶
山遗址被发现;1991年,汇观山遗址被发现;1992年—1993年,莫角山遗
址被发现并确认;2007年,良渚发现古城遗址;2015年,良渚古城外围发
现水利系统。至此,一个具有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外围水利系统四重结
构的庞大都邑初露端倪。
一锤定音
如果说良渚的考古发掘是一场透物见人的时空对话,那么保护和申
遗,则是这场对话的传声线,连接着现在和远古,连接着中国和世界。
1961年,良渚遗址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国家文
物局推荐列入中国《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1996年,良渚遗址群被国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