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3 - 内文
P. 193
历代文献记载中的皋亭山 187
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八一《寺观七·寺院》 佛日净慧寺,天福七
年,吴越王建,为佛日院。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东坡题名:“祖志入山之
十三日,述古赴南都,率景山、达原、子中、子瞻会别于此。熙宁七年八月
十三日。”“右,文忠公倅杭时,送客至佛日山,寺壁间所题。余年十五,往
来山中,常与举上人游居其下。后三十七年,举欲匄县公勒之石,余亦自蜀道
东归,因劝成之。淳熙丁酉嘉平日,吴郡范成大书。”“佛日净慧禅寺,在桐
扣黄鹤峰下,寺中有池,池有渥洼泉。东坡先生尝赋七言绝句,所谓‘细泉幽
咽走金沙’者。堂上留题,今既百年,而诗僧慧举乃谋入石,可为好事矣。桐
扣以张华得名,俗云同口,非也。淳熙五年正月九日,东里周必大书。”“元
象备数,知仁和之三月,以公事过临平,闻桐扣佛日寺有东坡先生留题,肩舆
往观焉。字在法堂东壁,盖熙宁七年先生倅杭日,太守陈公自杭守,宋先生与
诸公会别于寺所题也。先生其年三十九岁。熙宁甲寅,距今淳熙戊戌又百有五
年,堂宇日坏,壁且摧剥,字将阙蚀,可为叹惜。因命工摹勒而移之石,庶几
可以永其传云。淳熙五年三月十日,奉议郎、知仁和县事颍川韩元象题。”
明吴之鲸《武林梵志》卷四《北山分脉·由湖墅至皋亭山》 佛日寺,在
皋亭山北,为明教嵩禅师道场,近桐叩(扣)。寺前有渥洼池,径下有大松二
株,皆唐宋旧物。寺废,土人斫伐时,见幞头红袍者,惶怖走避,至今存。万
历间重建,亦名佛日坞。溪流屈曲,丛木交映,水底怪窦,如玛瑙色,细蒲翠
滴,至此竟日忘返。坞尽处有大洞如屋,亦仙境也。
明吴之鲸《武林梵志》卷四《北山分脉·由湖墅至皋亭山》 净惠寺,晋
天福七年,吴越王建,号佛日院。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范成大诗云:
“帆掠枫桥意欲飞,西山云物远依依。回思客路岂非梦,乍听乡音真是归。旧
事懒从年少问,故人稍觉座中稀。不须更说桑榆晚,粳稻鲈鱼也自肥。”
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二七《寺观二》 佛日净慧寺,嘉靖《仁和县
志》:在城东北五十里黄鹤山之阴。石晋天福七年,吴越王建,号佛日院。宋
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周必大《奏事录》:寺有清泠、一击等轩,库堂后有池,池中有渥
洼泉,出石罅中。堂上有苏轼熙宁七年八月送陈述古赴南京时留题真迹。《仁和县志》: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