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内文
P. 24
014 且留下
山坞之黄色大氅
1988年9月,我到东岳小学教书。这是一所完全小学,规模不大。教职
工共10人,在一个办公室办公。除了我这个外来和尚,其他教师均为本地
人。校长徐金娥近50岁,心直口快,她常常与老师们一起讲些风土人情。我
一般就在边上听听,听得多了,自然也有所了解了。北高峰下,原有一座法
华寺和一座东岳庙。寺庙规模宏大,先后有三道山门。头山门为亭式翘角建
筑结构,是朝山进香的首道入口处。进了头山门,就能见到一棵古樟树,数
人才能环抱,冠大叶茂。隔头山门数百米,建有二山门。二山门又名“御马
殿”,跨路而建。过二山门不远,就是原来东岳庙的遗址。东岳庙坐西朝
东,正殿前为午门,午门两侧有跨街牌坊和奏乐亭各一。徐校长喜欢边说边
比划,她讲到老建筑上的牛腿等物件的个头大、图案美,给我带来了动态的
画面感,让我顿觉身临其境。说来也巧,东岳小学的大门外,就是那棵香樟
树。它像在静静地听人说着历史故事,唯有它啥都见到,却从不诉说。
一到春天,苏浙一带的香客就来这儿烧香,人群不绝,香火兴盛。可
惜,20世纪50年代后,东岳庙和法华寺与留下地区的佛教文化受到冲击。曾
经遍布在留下各地的庙宇庵堂,纷纷被改造或改建为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位
于东岳庙坞的法华寺和东岳庙,位于西穆坞口上的永兴寺,小和山的金莲
寺,还有花坞一带的诸多庵堂均未幸免。一时,黄色的院墙倒塌,像黄色的
大氅瞬时羽化。
改革开放之后,香客来留
下地区烧香的习俗渐渐恢复。
香客自愿捐助,重修东岳庙和
法华寺。于是,我看见北高峰
脚下,工人们平整山地,砌墙
铺瓦,像燕子筑巢一般,一砖
东岳庙(周建国 摄) 一木慢慢地搭建。渐渐有了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