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1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171
古城外的村寨
器的重要性,说明这样的器物不是孤例,可能是当时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
灰沟淤泥中还发现了几件憨态可掬的泥塑,有的是猪,有的像狐狸,有的似
蜥蜴,有一个长鼻子的自然是大象。这些信手拈来的作品,洋溢着良渚先民的生
活情趣。在卞家山大型灰沟内,我们还观察到不止一个盖纽上留有麻布印痕。这
不是外表的刻意装饰,而是盖纽与盖身粘合时用衬着麻布的手挤压出来的。如果
不用抹布衬垫,留下的必定是匠人的指纹。目前我们还不太清楚麻布在盖纽制作
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但是这么清晰的麻布纹实在是难得的制作痕迹,一方面我们
会很容易联想到器表装饰的方格纹,或许最早的方格纹就是由麻布压印出来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间接地看到良渚时期麻布的真实身影。
尽管卞家山遗址经过历次发掘,揭露的总面积已达2600平方米,但相对于庞
大的遗址规模仍然知之甚少。发掘区所展示的墓地、大型灰沟、码头等重要迹象
或许只是它的冰山一角,很可能还有更惊人的地下遗存等待我们去发现。从灰沟
东部断头,且倾倒着大量食用后弃置的水生贝类残骸来看,厂区外的东部可能
有大面积的居住遗迹存在。发掘临结
束时考古队在东部围墙边作了钻探,
发现地下1米多深处有较厚的草木灰堆
积,先前调查时在围墙外面的农家院
子里也发现有草木灰痕迹和红烧土残
块。种种迹象显示,卞家山遗址的居
住区可能会在发掘区东部出现。
卞家山遗址的发掘再次提醒我
们,古代先民对水的依赖非常强烈,
卞家山是依水而建的一个生动例子。
在这个近似长垣的丘状遗址上,出
现了先前从未发现过的码头遗迹,两
条大型灰沟可能是船舶停靠的人工港
湾。在灰沟口部我们甚至发现了长2
米多,直径达80厘米的巨型木墩,两
侧各有一对牛鼻孔,大约千余斤的重
量,很难将它视作夯具。有专家推测
它就是用来拴船的巨锚。
也是在这条灰沟口部,考古队还 大木墩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