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内文
P. 88
082 “一带一路”与皋亭山
二、宋朝以商立国及海商崛起
一般研究南宋史的学者经常会引用宋高宗的一段谕旨:“市舶之利最厚,
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朕所以留意于此,庶几可以少
ꨁ
宽民力耳!” 其实,南宋重视商贸的国策,完全承自北宋开国太祖的祖训。
史载,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四月,诏令各州官吏,严禁非法滞留商人贩运,
ꨂ
除应当纳税的货物之外,不得搜查翻检。 甫一立国,宋太祖即定下了鼓励通
商、对商贩予以保护的以商立国之策。无商不富,宋朝的富裕,原因在此。
两宋三百余年,其重商主义及加强海外贸易贯穿始终,特点突出,成效显
著,首先表现在朝廷和士大夫阶层在观念和思想上的正确认知,以及政策措施
的及时周延。
《宋史》等记载,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宋朝在杭州设立市舶司。淳
化三年(992),市舶司移明州定海县(今属浙江舟山)。淳化四年(993),
市舶司移回杭州。宋真宗咸平二年(999)九月十一日,诏令杭州、明州各置
ꨃ
市舶司,听任海外客商从便靠岸。此二司与广州市舶司并称为“三司”。 这
是国家层面管理外贸的常设机构,相当于国家海关和国家税务局。市舶司设置
的官吏称为“市舶使”或“提举市舶官”。开始,市舶司长官多由知州兼任,
市舶司判官由通判兼任,后改为各路转运使兼领其事,另派京官和三班使臣及
ꨄ
内侍承担市舶司的具体业务工作,称作“管勾市舶司”, 可知朝廷直接掌控
各地市舶司。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宋朝又在密州板桥镇(今胶州湾北岸
胶州市)设置市舶司,管理海陆贸易。当时,东南海商、西北路商汇聚于密州
板桥镇进行商贸交易。入金后,管理如宋,仍兴盛不衰。事实上,密州板桥
ꨁ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六“绍兴七年闰十月辛酉”条,中华书局,1988年,第
1868页。
ꨂ张景月、刘新风主编:《商史通鉴》,九洲图书出版社,1996年。
ꨃ张景月、刘新风主编:《商史通鉴》,九洲图书出版社,1996年。
ꨄ陈定樑、龚玉和:《中国海洋开放史》,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