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内文
P. 151
论丝绸起源于古杭州湾地区及皋亭山区域为丝源文化孑遗地 145
三石六斗稳牢牢;火把掼到东,家里堆个大米囤;火把掼到西,蚕花丰收笑嘻
嘻……”还要供奉刘猛将、田祖、蚕花诸神,甚至请巫师唱颂赞神歌。显然,
这是原始时代的祭蚕神仪式的遗迹。
从杭嘉湖自古流传的“马头娘”传说,到至今保留的古老“茧圆”风俗,
再到“照田蚕”古俗,可证吴越地区的蚕神崇拜是根深蒂固的本土信仰。
四、皋亭山区域为丝源文化孑遗地考
(一)独一无二的皋亭山女蚕神崇拜
与其他地方蚕农普遍奉祀“马头娘”蚕神不同的是,有着深厚丝绸文化积
淀的杭州,附近蚕农很久以来却独一无二地传承着崇奉“半山娘娘”及“泥蚕
猫”风俗:旧时每逢三月三,江浙皖等地的蚕妇们都要成群结队坐船到杭州半
山娘娘庙烧“蚕香”,祝愿保佑“蚕花廿四分”,然后在娘娘庙前购买彩绘泥
塑蚕猫,请回去放在蚕房里,叫作“蚕猫避鼠”。据说这是因为蚕农最恨老鼠
咬蚕种纸和蚕茧,故有此“请蚕猫”习俗。而据说半山泥猫特别神,放在蚕匾
或蚕架上,家里的老鼠就无影踪,成了蚕农的镇鼠之宝,能保佑蚕茧丰收。于
是蚕农就把泥猫当作神物来供奉,甚至认为能消灾祛邪,带来好运。这其实是
以猫为“蚕保护神”的一种遗俗,显然“半山娘娘”是蚕神,而“泥猫”为配
神,颇类蚕女与马、织女与牛的“双神合一”关系。鉴于“泥猫”并无性别,
透露出此组合神时代更加古老。以此推测,半山蚕神原当为半人半猫的女神形
象,后世失传,遂说法异变。
关于半山娘娘,民间有多个传说版本,大同小异:北宋末年小康王赵构被
金兀朮追到杭州,三月初三清明日,单人单骑逃至皋亭山,一正在采桑叶的青
衣女子见状,急忙将其掩藏在桑叶筐里,又跑到路口用竹耙扒起泥土往上撒,
弄得漫天沙土,追到这里的金兵辨不清方向,只得原路返回。这青衣女子是半
山的养蚕姑娘,姓倪,家有花猫护蚕,年年蚕花兴旺。得救后的赵构发誓,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