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内文
P. 143
论丝绸起源于古杭州湾地区及皋亭山区域为丝源文化孑遗地 137
昌孟氏恒不信,尝以此日迎之,遂穿屋而去。”《洞览》云:“是帝
喾女,将死,云:‘生平好乐,至正月半可以衣见迎。’”又其事
也。《杂五行书》:“厕神名后帝。”《异苑》云:“陶侃如厕,见
人自云‘后帝’,着单衣,平上帻,谓侃曰:‘三年莫说,贵不可
言。’”将后帝之灵,凭紫姑而言乎?俗云溷厕之间必须静,然后致
紫姑。 ꨁ
从“是帝喾女,将死……可以衣见迎”句看,恰与《山海经》中“帝女之
桑”遥相呼应,可知二者当有传承关系;而记谓“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
占众事”,则又可知紫姑其实亦是女蚕神,故能占卜蚕桑收成,并及其他事。
紫姑,俗称“坑三姑娘”,也有叫“七姑娘”的——这又恰与七仙女(织
女)有暗合。吴越古俗紫姑扶箕占卜法,是每岁元宵节,取筲箕饰以女装,谓
之“箕姑”;插箸为笔,令二童子夹扶之,使书沙盘,以占吉凶,故又称为
“箕卜”。北宋杭人沈括《梦溪笔谈·异事》记:“世传:正月望夜迎厕神,
谓之紫姑。”开化人程俱《元夕块坐因用叶翰林去年见寄元夕诗韵写怀》诗中
则云:“藜灯不来下,箕卜岂复迎!”南宋洪迈《夷坚三志》壬卷三《沈承务
紫姑》中也记:“以箕插笔,使两人扶之,或书字于沙中。”张世南《游宦纪
闻》卷三亦记:“世南少小时,尝见亲朋间有请紫姑仙,以箸插筲箕,布灰桌
上画之。”而陆游《箕卜》诗则记述了迎紫姑的具体情景:“孟春百草灵,古
俗迎紫姑。厨中取竹箕,冒以妇裙襦。竖子夹扶持,插笔祝其书。俄若有物
凭,对答不须臾。岂必考中否,一笑聊相娱。诗章亦间作,酒食随所须。兴阑
忽辞去,谁能执其袪?持箕畀灶婢,弃笔卧墙隅。几席亦已彻,狼藉果与蔬。
纷纷竟何益,人鬼均一愚。”
宋时请紫姑,除了有箕卜之外,还有帚姑卜、针姑卜、苇姑卜等多种,范
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有详述:“桑蚕春茧劝(春茧自腊
ꨁ宗懔:《荆楚岁时记》,宋金龙校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