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良渚文明的圣地
P. 99
神性的光芒
反山的发掘,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研究和收藏良渚玉器的热
潮。令文物考古部门始料未及的是,随着良渚玉器身价倍增,文物
贩子走乡串户到处寻觅,并出高价鼓动乡民去盗挖文物,良渚遗址
面临一次新的浩劫。而随后发现的瑶山遗址意外发现了良渚时期的
祭坛遗迹。不久,在遗址群西侧的汇观山也发现了类似的方形祭
坛。随着祭祀遗迹的陆续确认,良渚玉器及其纹饰的神圣性得到了
合理诠释。
一、瑶山惊现祭坛
1987年春,位于遗址群东北角唐家山南麓坡脚的羊尾巴山遗址
发现良渚玉器,卖给文物贩子获利后引起了附近安溪镇下溪湾村民
的躁动。部分村民回忆起瑶山(原名窑山)上种茶树、锄地时也曾
有玉器出土,便上山翻掘,果然又发现了玉器。一时间瑶山出玉的
消息不胫而走,旋即引发了5月1日上百村民蜂拥上山盗掘玉器的群
体行动。家住下溪湾、时任安溪镇分管政法的副镇长王寿昆正好在
家中,闻讯后立即带领几名联防队员上山制止。次日,安溪镇文化
站站长颜云泉及相关人员上山巡查,只见一棵棵松树被砍倒,一株
株茶树被连根拔起,据传数以百计的玉器已被盗挖劫走。面对如此
严峻的场面,当地政府一面控制事态的发展,一面紧急上报公安部
门。接到报告后省市县三级公安部门联手出击,陆续追缴了344件流
失的玉器(其中有7件珍贵的玉琮),同时对参与盗挖的人员进行了
[1]
严厉打击,先后共有10余人因此被判入狱 。
5月3日,浙江省文物局责成省考古所立即组队,对瑶山进行抢
救性发掘。次日,省考古所向国家文物局提出抢救性发掘申请,并
[1]据当时的安溪镇文化站站长颜云泉回忆相告。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