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4 - 内文
P. 314
302 流淌的精神 ——人文秀洲的 100 个故事
名叫东南寺的小村庄内,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间。它最早的时候并不
叫东禅寺,而是叫延福寺。二百多年后的明洪武初,寺院经过了一
次重修。又过了数十年,到了宣德年间,民间奏请朝廷赐额,寺院
才开始叫东禅寺。从此,东禅寺一名便流传到了现在。由于“禅”
字在本地方言中与“南”相近,因此东禅寺又被误叫成“东南
寺”,它所在的小村庄也被误叫成了“东南寺村”(现范滩村)。
刚建成的东禅寺规模并不很大,后经几次扩建,终于成了一座
占地百多亩的大寺院,前殿后殿有好几进。由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
非常独特——北濒天花荡、西临和尚荡,再加上寺前有朱家港、寺
东有钱家溪、寺北有钱家浜相拥相抱,景色特别迷人。或许正因如
此,它的香火非常旺盛,不但招徕了四方游客,而且吸引了远近名
人到访。
寺院内有一处相当幽僻的休憩之地,名叫“修竹轩”,相传它
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关系颇为密切。
苏东坡受其父母的影响,从小就信奉佛教,长大后更推崇佛
学,为官处世都以佛旨规勉自己,每到名胜古刹必会瞻仰一番。
由于与朝廷政见不合,这位大文豪多次被贬到地方上做官。在地方
上为官期间,只要稍有空暇,他就四处拜会佛门,与大师们谈禅说
理。相传他在浙江为官时,曾到延福寺一游,并在修竹轩题诗一
首:“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
绿雾沾人衣。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道人绝粒对寒
碧,为问鹤骨何缘肥。”为此,明清时许多诗人在寺中所题的诗词
赋中都作了吟哦:“空林深夏永,来过赞公房。双树槲阴合,诸天
花雨香。一灯明夕照,孤磬发清凉。白社千年在,时闻说法长。”
(明·孙植诗。苏东坡《雪斋》诗有“纷纷市人争夺中,谁信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