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9 - 内文
P. 289

创业|洪合羊毛衫市场        277








                            大队负责建造了3幢平房,作为知青们的生产生活用房;为了让不

                            会农活的知识青年有活干,毛纺厂提供4台手动针织横机让生产队
                            优先安排知识青年从事羊毛衫的生产加工,并提供生产原料、负责

                            技术培训和产品销售。
                                1975年10月,红光知青点针织车间正式建立。通过操作培训、

                            拜师学艺,开始生产围巾,后逐步生产膨体衫和膨体裤,由此点燃
                            了洪合的毛衫针织产业的星星之火。1976年,随着生产发展的需

                            要,红光大队党支部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针织
                            车间,产量随之上升,销售情况良好,盈利丰厚。在毛纺厂的支持

                            下,由董志豪、吴叶祥为代表的30名知青,群策群力,克服困难,

                            生产出的第一批加长围巾和毛衫进入上海针棉织品批发公司。
                                1977年7月20日,洪合公社的领导在听取了红光大队党支部关

                            于知青点针织车间的生产销售情况汇报后,决定在公社所在地办一
                            家规模更大的针织厂,取名为“洪合针织厂”。

                                1978年,知识青年陆续返城,毛纺厂把知青点针织车间移交给
                            了红光大队。是年,借改革开放的东风,红光大队领导把知青点针

                            织车间更名为“嘉兴洪合红光针织厂”,办起了全乡第一家队办企
                            业。1980年,公社也办起了“洪合第二针织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洪合羊毛衫企业越办越红火。到
                            1987年,全乡已有乡办、村办羊毛衫厂8家,产品价廉物美,逐渐

                            得到市场认可,开始销往全国各地。产量的不断增加,产销矛盾也
                            随之出现,于是一些胆大者想出在320国道旁设摊向过路的司机兜

                            售羊毛衫。“当时一些往返上海的长途车路过洪合镇,在320国道
                            和泰旗路交叉口会停车休息,因此马家桥村(现新王桥村)还专门

                            建了个停车场。有人流就有商机,于是洪合百姓就拿自己加工好的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