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内文
P. 20

008  流淌的精神 ——人文秀洲的 100 个故事








              年,纵横九万里。年幼的沈德符专心致志地聆听着祖、父辈们的

              交流,被周围的环境日熏月陶着,胸腹之间所藏的见闻叠成了一
              座小山。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沈德符12岁那
              一年,他的父亲在完成《大明会典》的修撰后,携着妻儿回到家乡

              探亲时,一病不起,最后竟然病逝了。父亲的去世深深地打击了沈
              德符幼小的心灵,几乎将一个个美丽的梦幻撕成碎片。在母亲的默

              默开导下,在祖父沈启原的恂恂劝慰下,沈德符终于从失去父亲的
              阴影中走了出来,并在祖父的教导下重又扎入了书海之中。书籍,

              是医治心灵伤口的最好良药。
                  沈家自南宋以来就“以赀雄里中”。在沈家高大而又宽敞的乡

              间园第中,参议沈谧曾费资数千建有“万书楼三楹”,藏书无数。
              沈启原卸任归田后,为进一步积贮图书,又将“万书楼”扩建成了

              “芳润楼”,藏书倍增,并终日读书于其中,足不入城。孙儿麟桢

              (沈德符的小名)的玲珑聪慧、文思敏捷,让沈启原很快地从“白
              发人送黑发人”的沉痛中拔了出来。爷孙俩的读书声常常琅琅达

              旦,飘荡在乡间田野上空,招引着路人侧耳倾听。坚持至少“日读
              一寸书”的沈德符在祖父的指点下已是胸罗万卷。可惜的是,美好

              的时光总是难于久长。两年后,被世人誉之为“博物君子”的沈启
              原也遗憾地离开了人世,只给沈德符留下了这栋藏书数万卷的“芳

              润楼”和自己广闻博览、严谨治学的精神。在父辈、祖辈治学精神
              的影响下,少年沈德符含泪游弋在浩瀚的书海之中,为自己日后的

              编撰、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好学、勤学、博学的

              沈德符废寝忘食、持之以恒地遨游在祖父遗留给自己的藏书楼中,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