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内文
P. 134

122  流淌的精神 ——人文秀洲的 100 个故事








                  陆贽出生于嘉兴城内的甜水井,与《陆宣公宅》中的“甜瓜

              巷”都有“甜”字,可见“甜水井”应该确有其地。我们也可以推
              知,陆贽应该经常往返于新塍能仁寺与嘉兴甜水井的,因为陆贽家

              族的宅院便是今能仁寺的地基。传说陆齐望(陆贽的曾祖父)之女
              吟诵《法华经》时,感动了上天,以至出现天女散花的奇景。陆齐

              望于是将宅院舍作寺庙,寺庙名为“福业院”。陆齐望之女也削发
              为尼,虔心向佛。

                  能仁寺中的陆宣公祠为明巡抚、大理寺卿胡概所建,内有陆宣
              公的造像。但此后,陆宣公祠却没有人打理,弄得面目全非,祠中

              苔痕横生,蛛网密布,马屎满地,让人无法下足。在《新塍琐志》

              所引用的诗文中,沈丈、李士材和周涵三人,都为宣公祠的破败扼
              腕叹息、唏嘘不已,并有感而发,悲慨赋诗,为一代名臣鸣不平。

              明代李士材的《谒陆宣公祠》一诗,先叙瞻仰宣公祠一事,再赋诗
              一首,其中“公在唐中叶,行谊千载垂。才本王者佐,学为帝者

              师。精诚贯金石,威略振羌夷”几句概括了陆贽彪炳千秋的伟业。
              而“才本王者佐,学为帝者师”一句,系从北宋苏轼对陆贽的评价

              脱胎而来。苏轼是这样评价的: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智如子
                  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但其不幸,仕不遇

                  时……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苏轼最了解陆贽。陆贽生不逢时,未遇明主,人生最后十年被
              贬,晚景凄凉,这与苏轼的命运多舛,仕途不顺,屡遭贬谪,还是

              有几分相似的。陆贽是耿直之臣,忠诚之相,有过辉煌,也有过落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